Python命名空间和作用域
[TOC]
命名空间
命名空间(Namespace)是从名称到对象的映射,大部分的命名空间都是通过 Python 字典来实现的。
命名空间提供了在项目中避免名字冲突的一种方法。各个命名空间是独立的,没有任何关系的,所以一个命名空间中不能有重名,但不同的命名空间是可以重名而没有任何影响。
我们举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例子,一个文件夹(目录)中可以包含多个文件夹,每个文件夹中不能有相同的文件名,但不同文件夹中的文件可以重名。
三种命名空间
- 内置名称(built-in names), Python 语言内置的名称,比如函数名 abs、char 和异常名称 BaseException、Exception 等等。
- 全局名称(global names),模块中定义的名称,记录了模块的变量,包括函数、类、其它导入的模块、模块级的变量和常量。
- 局部名称(local names),函数中定义的名称,记录了函数的变量,包括函数的参数和局部定义的变量。(类中定义的也是)
Python 的查找顺序为:局部的命名空间
-> 全局命名空间
-> 内置命名空间
。
如果找不到变量,将放弃查找并引发一个NameError
异常。
命名空间的生命周期
命名空间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对象的作用域,如果对象执行完成,则该命名空间的生命周期就结束。
因此,我们无法从外部命名空间访问内部命名空间的对象。
实例:
1 | # var1 是全局名称 |
作用域
作用域就是一个 Python 程序可以直接访问命名空间的正文区域。
在一个 python 程序中,直接访问一个变量,会从内到外依次访问所有的作用域直到找到,否则会报未定义的错误。
Python 中,程序的变量并不是在哪个位置都可以访问的,访问权限决定于这个变量是在哪里赋值的。
变量的作用域决定了在哪一部分程序可以访问哪个特定的变量名称。Python的作用域一共有4种,分别是:
L(Local)
:最内层,包含局部变量,比如一个函数/方法内部。E(Enclosing)
:包含了非局部(non-local)也非全局(non-global)的变量。比如两个嵌套函数,一个函数(或类) A 里面又包含了一个函数 B ,那么对于 B 中的名称来说 A 中的作用域就为 nonlocal。G(Global)
:当前脚本的最外层,比如当前模块的全局变量。B(Built-in)
: 包含了内建的变量/关键字等。,最后被搜索
规则顺序: L
–> E
–> G
–> B
。
1 | g_count = 0 # 全局作用域 |
内置作用域是通过一个名为 builtin 的标准模块来实现的,但是这个变量名自身并没有放入内置作用域内,所以必须导入这个文件才能够使用它。在Python3.0中,可以使用以下的代码来查看到底预定义了哪些变量:
1 | import builtins |
Python 中只有模块(module),类(class)以及函数(def、lambda)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,其它的代码块(如 if/elif/else/、try/except、for/while等)是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的,也就是说这些语句内定义的变量,外部也可以访问,如下代码:
1 | if True: |
实例中 msg 变量定义在 if 语句块中,但外部还是可以访问的。
如果将 msg 定义在函数中,则它就是局部变量,外部不能访问:
1 | def test(): |
从报错的信息上看,说明了 msg_inner 未定义,无法使用,因为它是局部变量,只有在函数内可以使用。
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
定义在函数内部的变量拥有一个局部作用域,定义在函数外的拥有全局作用域。
局部变量只能在其被声明的函数内部访问,而全局变量可以在整个程序范围内访问。调用函数时,所有在函数内声明的变量名称都将被加入到作用域中。如下实例:
1 | #!/usr/bin/python3 |
1 | 函数内是局部变量 : 30 |
global 和 nonlocal关键字
当内部作用域想修改外部作用域的变量时,就要用到global
和nonlocal
关键字了。
以下实例修改全局变量 num
:
1 | #!/usr/bin/python3 |
输出结果:
1 | 1 |
如果要修改嵌套作用域(enclosing 作用域,外层非全局作用域)中的变量则需要 nonlocal
关键字了,如下实例:
1 | #!/usr/bin/python3 |
以上实例输出结果:
1 | 100 |
局部引用错误可以通过函数参数传递来完成
1 | #!/usr/bin/python3 |
更改后
1 | #!/usr/bin/python3 |